我省“走出去”正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2017年度湖南省對外經濟合作業務情況及分析
全年我省共計備案(核準)境外企業92家,合同投資總額23.54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20.07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實際額13.52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7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完成營業額70.53億美元,同比上升11.7%。派出勞務人員10.86萬人,月末在外勞務人員16.44萬人。
一、基本情況
(一)境外投資
12月當月,全省共計核準境外企業18家,合同投資總額2.90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2.51億美元,實際投資額4720萬美元;1-12月,新增境外企業92家,合同投資總額23.54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20.07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實際額13.52億美元。截至2017年12月底,我省經商務部門核準(備案)的境外投資企業達1440家,累計合同投資額224.55億美元,中方合同投資額158.78億美元,實際投資額105.58億美元。
1.企業對外投資質量顯著上升。一是落地速度加快。自2016年底加強企業境外投資真實性審查以來,我省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質量顯著上升,項目落地速度明顯加快,在今年新備案的92家境外企業中,年內已在當地完成注冊并落地的企業達68家,成功率較往年大幅上升。二是非理性投資顯著下降,加強對境外投資前期工作的審查后,企業投資前的準備工作得到加強,對于境外投資的風險認識更充分,準備更充足,防范方案更完善。三是資產類投資項目比例下滑,特別是房地產、娛樂業、酒店等非實體行業。
2.優質企業跨國并購方興未艾。企業通過跨國并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速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明顯。全年共發生各類跨國并購20起,中方投資額16.03億美元,獲取了一批優質技術資源,為我省產業升級創造了機遇和條件。其中1億美元以上的跨國并購3起,包括我國制藥裝備領域內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跨國并購,由楚天科技出資1.6億美元并購德國諾邁科集團75.1%的股權項目;我省農業領域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隆平高科聯合中信資本11美元收購巴西陶氏益農全部股權;愛爾眼科1.91億美元收購巴伐利亞眼科醫院集團全部股權項目。
3.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速度加快。2017年新增的 “走出去”企業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生物醫藥和現代農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通過“走出去”有效擴展了市場、延伸了產業鏈。其中,民營企業走出去占主導地位,全年新增的92家對外投資企業中,90家投資主體是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8%。
(二)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
1-12月,全省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7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完成營業額70.53億美元,同比上升11.7%。派出勞務人員10.86萬人,月末在外勞務人員16.44萬人;其中工程項下新簽合同額40.5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1.34億美元,派出勞務人員2460人,月末在外勞務人員5323人。
1.工程企業項目總承包能力明顯提升。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40.57億美元,其中總承包項目合同額18.32億美元,占比超過45%,其中包括湖南建工集團簽署的毛里塔利亞的精煉糖廠項目,合同額超過4億美元;中建五局簽署首個海外綜合體緬甸仰光新天地項目,合同額4.65億美元。
2.央企合作對接有成效。去年6月在京成功舉辦“落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精神湖南與央企合作對接會”,邀請了35家一級央企主要負責人和23家央企子公司負責人參會,成功搭建了湖南與央企對接合作的新平臺。目前,多個湘企央企合作的項目成功落地,包括湖南電力設計院承接的中國能建總承包的阿根廷能源項目、水電八局承接的中電建總承包的雅萬高鐵、印尼明古魯發電廠項目等。
3.對外勞務合作精準扶貧有成果。全年圍繞對外勞務精準扶貧的核心思想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打通了我省勞務向重點區域和重點市場的輸送通道,建立了穩定的向澳門輸送的勞務人員渠道,初步形成了面向澳門、以色列、日本和新加波等重點市場的高端勞務外派重點市場。據統計,全年共派出貧困地區勞務人員24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的168人。
二、趨勢分析
從2017年業務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省對外投資合作發展特點和趨勢出現三個明顯變化:
1.企業“走出去”發展主動性明顯增強。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逐步顯現,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明顯改善;而“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周邊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可和支持,國際環境明顯改善,雙重因素影響下,企業“走出去”的動因發生較大變化,受市場壓力影響被迫走出去尋求出路的企業明顯減少,優勢企業有計劃有組織主動走出去,實現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比例明顯上升。
2.通過“走出去”帶動產業發展的效果顯現。一是加快技術創新,通過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利用全球資源促進自主創新,實現技術升級,如楚天科技并購德國諾邁科后,成功獲得了對方在制藥裝備領域內全球領先的粉末造粒技術、氣流式粉末分裝技術和壓片技術。二是拓展海外營銷網絡,擴大對外貿易發展,如愛爾眼科通過一系列對外投資成功打入歐美市場。三是促進省內實體投資,我省方盛制藥獲得美國注射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研發企業LipoMedics Inc.30%股權后,將境外資本和產品生產線一并引入省內,形成了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四是緩解企業資源瓶頸,通過并購獲得海外資源控制權。五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如時代新材通過跨國并購從軌道交通進入汽車零配件領域,山河智能通過海外并購從工程機械進入航空服務領域等。
3.對外投資合作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共贏模式成為主流。特別是重大項目的合作模式發生明顯變化,工程承包方面,EPC模式的項目越來越少,帶資承包項目正在成為主流,承接大型項目不僅要求企業有突出的施工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資產管理和資本運作能力;對外投資方面,通過收購標的公司部分股權從而獲取對方的技術資源,分享標的公司發展成果的模式開始涌現,企業走出去不再以控制為第一目的,而是更加理性的通過分享和合作尋求共贏。
三、形勢預判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經濟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走出去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正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一是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二是世界經濟仍處于換擋調整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7%,低于國際金融危機前10年4.2%的平均增速,貿易增速連續5年低于全球經濟增速,跨國投資規模持續萎縮,國際承包工程業務量連續三年負增長,世界經濟增長換擋調整的態勢明顯。我們應該積極把握世界經濟結構換擋調整的機遇期,迎接挑戰,推動走出去工作。三是不確定性因素不斷累加。世界經濟回暖的基礎是否穩固,國際貿易增速提升是否可持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會有何外溢效果,逆全球化會如何發展,全球債務水平持續積累會有何后果以及地緣政治沖突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等因素的累積,增加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四是新時期的發展更需要創新。新時期下我們面臨的不僅是外部環境的復雜性,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隨著全球化動力的減弱,在繼續前進的路上中國更多的將成為全球化的推動者,未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將不會有多少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做法,而要依靠我們自己去摸索和創新,結合自身的基礎和特色,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